星期日, 6月 14, 2009

眾人皆醉?

有的時候, 我對於自己看不懂的事物, 會恐懼.

就像買房子.

我以為, 市場經濟的原則無他, 供需而已.

供給過度, 就是要降價以求賣家的傷害減低.

需求過度, 就是要抬價以求賣家的利益提高.

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 當大家都認為買不起房子了(需求減低),

而建商誤判景氣卻在幾年前大興土木(供給過多) 的情況下,

市場必然要開始降價以求的同時, 政府卻要不斷地每年地釋出優惠貸款, 來平穩房市.

房市, 有什麼好平穩的呢? 因為他是GDP的主要貢獻項目嗎?

台灣這樣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 房地產到底能佔我們的GDP多少呢?

因此, 打著維護多數人的利益的旗幟, 事實上做的卻是拿納稅人的錢財給營建財團.

實在令人作噁又不解.

再者, 從小到大, 長輩都叮嚀, 要量入為出, 不要借錢投資, 也不要借錢消費.

怎麼遇到買房子這件事情, 卻是舉國上下都沒有人反對大家去借錢買房子?
(支出在會計項目應該就只有消費跟投資兩個項目吧?)

信用卡的卡債, 一個人積欠了一百萬要跳樓, 衛道人士就出來責難銀行.

但是大家有沒有計算過, 一個人要為了貸款買房子, 拿給銀行多少$?(以一千萬的房子計算, 年息 2.5%, 一年就要25萬)

大家把未來的錢拿來現在花. 乍看之下大家的"現在"都很有錢, 有車有房. 卻不知道大家的"未來"暴露在極大的風險下.

可惜, 保守踏實的人, 當下的拘謹過日, 理論上應該可以在未來風險出現的時候趨吉避凶, 實際上卻因為政府的假善意, 被不公平的對待.

要不這樣, 撒出來的錢, 對於那些不貸款買房子的人, 全換成現金贈送, 還公平一點!

套句 John Bogle 先生的話:"有些事情能不能做, 不是看大家是不是都做了. 而是要看自己的原則, 以及事情的邏輯"

我真是希望有人可以呼籲不要貸款買房子, 讓建商都將房價恢復到大家儲蓄度日個幾年就可以購買的水準.
(聽說中東因為宗教禁止借貸的關係, 銀行都沒有房貸這項業務?! 願阿拉保佑大家~~~)

沒有留言: